找到相关内容5027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做人心好就好了,何必学佛呢?

    再深入的探究一番,做人果然心地好也是好,做天人心地也是好,做(梵语sravaka)心地也是好,做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心地也是好,做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心地也是好,做佛(梵语buddha)心地也是好,同样都是好,但是境界有高低深浅,不能一概而论,这里我们要表明的是,学佛的境界高于一切人、天、、缘觉、菩萨之心,所以,为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,做人的标准还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念佛|诚敬|因果|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5/175550246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什么是毕竟空?

    度不可得、不得、不得独觉、不得菩萨、不得如来,何以故?于菩提道中,一切法皆不可得故。” 大般若经云:“虽然圆满一切佛法,而于诸法,无执无取,以一切法自性空故。” 大般若经云:“诸法毕竟不可得,性非有故,既然非有,(梵语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如来(梵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251880017.html
  • 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

    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  默 如  一、地涵义叙说  二、本地分戒律仪叙说  三、抉择分戒律仪叙说  一、地涵义叙说  一、总说  二、分说  一、初持一二品  一、种姓地品 ...  五、摄乐作意  六、加行究竟作意  七、加行究竟果作意  三、结说  二、本地分戒律仪叙说  一、概论  二、正论三  一、依颂总标  二、详细解说六  一、辩三义三  一、总略说  二、广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0667074.html
  • 积学无限,悲智深广

    积学无限,悲智深广  超定  与菩萨   南加州佛教界联合庆祝佛诞大会,已于五月十八日圆满落幕。大会主题,除传统的纪念释尊诞生,在佛弟子怀念伟大佛陀的同时,勿忘如来法身,奉行遗教;把佛陀的慈悲、...为传播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。因此,参加庆典的佛教团体,有南传佛教、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。大体分别,南传代表声道,北传和藏传则代表菩萨道。   依大乘佛法界定与菩萨二道的差异,约发心、修行、证果三...

    超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468998.html
  • 诊断菩提心

    为了更好、更圆满地利他自利,尤其应当修习出离心,否则一样会沦为魔业。 以为贬斥就是弘扬菩提心   大乘行者都有一个基本知见,即菩萨道是建立在解脱道的基础上,所以大乘比小乘高,菩萨众比众高。既是如此,一些人便将、缘觉贬为小机众生,甚至斥为焦芽败种,因为此二乘只顾自己解脱不顾别人。有了这种先入之见,他们一看到那些行头陀行的、深山潜修的、闭关幽居的、严持戒少事少业的修行人,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2954215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了激烈争辩。本文根据现存有限资料,对这争论中的两个相关重要论题──定性二乘和变易生死──,作出详细探讨。  一、经论中的「定性二乘」和「变易生死」观念  所谓「定性二乘」,要为五种种性中的「决定种性」和「决定缘觉种性」,分别指那些先天祇具有声根器、缘觉根器,而完全没有佛根器的小乘人。他们由于本性所限,极其量祇能分别成就果、缘觉果,而永远不能证得佛果。经论里一再出现透露「定性二乘」构思的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
  • 十界互具

    华严经》,详称为‘十法界’,即︰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、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十界。   吾人日夜所起之一念心,无不属于十界中之某一界。例如杀生等嗔恚心起,是地狱界。贪欲心起,是饿鬼界。愚痴心起,即畜生界。我慢胜他念生,为阿修罗界。人伦道德心起,是人界。若与欲、色、无色的禅定相应,即是天界。若与四谛之理相应,则是界。若与十二因缘相应,是缘觉界。若与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愿行相应,即是菩萨界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5988762.html
  •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

    唯识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,故本经的观点也可说是唯识宗的观点。经云:  一切、独觉,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,皆同此一究竟清净,更无第二。我依此故密意言说唯有一乘。(见无自性相品)  这是约能修之人有三(即,—狭觉、菩萨),三人种姓不同,得果亦各有差别,所以说实有三乘,即三乘真实。  经云:“三乘种姓“皆共此一妙清净道””。这是由所依之道唯是一,故密意言说唯有山乘。“密意”者,方便也。所以说是...

    果 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0.html
  • 解脱者之生活

    在日常生活的方面,解脱了的圣者,偏重禅味,而漠视外界。他们的生活态度是自足的,“少事少业少希望”;对于人事,不大关心。简朴,恬淡,有点近于孤独。以财物为例,圣者,觉得这是毒蛇般的东西,不可...与世无争,只以一钱来供养。哪知当此一钱供于塔前时,钱即刻飞出。阿育王赞叹说:“少欲知足到一钱也不受,真是希有!”由此可以想见圣者淡泊自足的生活。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,而外面好像是贫乏清苦。大乘圣者的生活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340675.html
  • 五种性

    五种性●作者:黄忏华居士   一切有情,无始时来,法尔有五种性,一种性,二独觉种性,三菩萨种性,四不定种性,五无性有情。此五,由有情于本有无漏种子,有具不具,而有差别。一种性,唯具修道之...二空真如,得菩提涅槃二转妙果。四不定种性,具菩萨并独觉声三乘无漏种子。此有四类,一具菩萨二性,二具菩萨独觉二性,三具独觉二性,四具独觉菩萨三性。五无性有情,不具三乘无漏种子,唯有有漏种子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948075.html